随着科技进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人们对于国家安全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主要体现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居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国家是()。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亚非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80年代中期,中国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改变了()
最终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在()
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特征是()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再次进行了重大调整,赋予了独立自主以新的内容。即:()
20世纪70年代,针对当时的国际局势变化,中国在对外战略中,积极推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建立,将反霸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标志冷战正式形成的是()
冷战后,在欧洲地区出现了两种东扩,即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二者无论存在多大的差异,事实上毕竟有利于:()
中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近年来大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
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
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联邦)和各个组成部分(州)都享有宪法上的独立地位,其权力直接来自人民。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和欧洲联盟的诞生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美国三权分立的基本内容是: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各自独立操作,相互间没有隶属和责任关系。
根据活动的目的、任务和职能不同,国际组织又可分为一般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和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美国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举出来的。
新科技革命不仅改变了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改变了产品结构,而且还影响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
与时代的发展演变相适应,时代主题也由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与革命转变成为当今时代的和平与发展。
根据成员的来源是否受地域限制,国际组织可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扩张是美国外交史上最永恒的主题。实行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扩张,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轴心。
1974年4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
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出现的主要变化是()
根据《罗马条约》建立的欧洲一体化机构有()
亚太经合组织独特的合作方式表现为()
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下列内容()
两极格局的重要特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