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是一门以人为主的学科,涉及管理技术、法律伦理的综合效果,还与( )等方面密切相关。
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系统安全和( )两个方面。
完善的技术保障、符合要求的制度及信息安全流程,以及( )是确保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
信息安全中的人为威胁是由人发起的一些破坏信息安全的行为 , 包括人为攻击、( )、软件漏洞、结构隐患等 。
结构隐患一般指的是( )方面的隐患,或者是网络设备在结构方面的一些安全隐患。
现在大多数网络信息系统都存在安全缺陷,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如果要避免信息系统被攻击,就要养成( )。
电子邮件在网络上传输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 ),因为网络系统管理员或网络黑客可能会采取技术手段截取电子邮件内容。
用户可以采取( )对电子邮件进行数字签名和加密,以增强电子邮件的安全性。
所谓( ),是指行为人以计算机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作为攻击对象而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不同于其他的犯罪类型,( )的目的呈现多样性特点。有人犯罪是为了发泄个人的不满,有人是为了实现个人经济或政治目的,也有人仅仅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
电子嗅探器是一种获取网络隐私信息的( )。
制造矛盾型黑客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借以制造混乱或矛盾,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或被攻击的问题,损失是肯定的。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需要提前进行( )。
( )的作用在于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技术、管理上的安全保护,它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密码编码学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实现信息屏蔽;( )研究分析破译密码的理论和技术。
加密和解密是在一组仅有合法用户知道的秘密信息的控制下进行的,该密码信息称为( )。
在互联网中,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外部网分开的方法, 它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和( )。
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敏感信息进行( )是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 步骤。
通过( )技术,可以实现对原始报文的鉴别和不可抵赖性。
电子政务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机关或有关机构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其实质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政府传统的集中管理、分层结构的运行模式,以适应( )的需求。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 )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安全则涉及( )和网络设备的安全等。
从技术角度来讲,信息安全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可靠性、( )、可控性等方面。
信息安全的威胁分为两类,分别是( )。
恶意攻击则带有明显的恶意,是故意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分为( )两种类型 。
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明确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系统安全包括管理的安全、数据存储的安全、对数据访问的安全等。
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影响政府、企业运行的稳定,对个人而言无关紧要。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来自方方面面,想切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非常清楚地知道威胁来自何方。
安全缺陷指的是网络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
络结构隐患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安全隐患。
建议用户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应该包括大小写字母、各种特殊字符、阿拉伯数字等,同时长度不能太短。
因为互联网具有虚拟化特征,所以青少年实施计算机犯罪的比例不大。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与保密的核心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