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扫码即可体验小程序
休克是( )。
休克早期“自身输液” 主要是指( )。
休克早期引起外周阻力增高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
休克早期“自身输血” 主要是指( )。
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 )。
休克时补液的正确原则是( )。
休克肺的主要病理变化不包括( )。
下列可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条件是( )。
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早期表现是( )。
呼吸爆发是指( )。
心肌顿抑是指( )。
心脏向心性肥大常见于( )。
左心衰竭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心功能不全发展过程中无代偿意义的变化是( )。
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 )。
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
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 )。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 )。
主要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 感染、 休克或复苏后, 在短时间内, 出现 2 个或 2 个以上系统、 器官相继或同时发生功能障碍。
严重休克病人可出现进行性缺氧和呼吸困难, 导致低氧血症性呼吸功能衰竭。
由于急性心泵功能障碍或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的休克。
是机体在各种强烈有害因子作用下所发生的以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为特征, 继而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较缺血时加重的现象。
由氧衍生的自由基。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活动增加时伴有耗氧量显著增加的现象。
当心功能不全特别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时, 由于钠、 水潴留和血容量增加, 部分患者出现心腔扩大, 静脉淤血及组织水肿的表现。
患者在静息时已出现呼吸困难, 平卧时加重, 故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
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 休息后消失, 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
请将下面休克进展期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表现图拼放
请将下面右心衰竭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示意图
请将下面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代偿机制示意图拼放正确。
患者, 女, 44 岁, 因交通事故被公交车撞伤腹部 50 分钟后入院就诊、 患者神志恍惚, 腹腔有移动性浊音, 腹腔穿刺可见血液, 血压 54/38mmHg, 脉搏 144 次/min。 立即快速输血 800ml, 并进行剖腹探查术。 手术中发现脾脏破裂,腹腔内有积血及血凝块共约 2800ml, 遂进行脾脏切除术,手术过程中血压一度降至零。 又快速给以输血、 输液2500ml。 术后给以 5% NaHCO3 600ml, 并继续静脉给予平衡液。 6 小时后, 血压恢复到 90/60mmHg, 尿量增多。 第二天患者病情稳定, 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1. 本病例属于哪种类型的休克? 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2. 治疗中使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什么?
患者, 男性, 80 岁, 10 年前因胸痛就诊, 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住院治疗 1 月 后好转出院。 2 月 后因受凉出现咳嗽、 少量白痰, 无发热, 伴轻度胸闷、 心悸和气短,在当地医院就诊, 心率 110 次/分, 两肺下部有湿啰音,考虑“心功能不全”, 经治疗后好转。 此后间断服用地高辛和利尿剂。 10 年间反复出现胸闷、 憋气, 多于快走或一般家务劳动时出现, 时伴咳嗽、 少量白痰, 偶有双下肢水肿, 平卧困难, 经休息、 口服地高辛和速尿等药物后可逐渐缓解。 一周前, 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 咳黄色黏痰,痰中少量血丝, 无发热。 4 天前突然出现喘憋、 夜间不能平卧, 自觉尿量减少, 约 1000 ml/日, 伴双下肢水肿,患者自行服用地高辛和速尿后效果不明显, 一天前来医院急诊。查体: 体温: 36. 3℃, 呼吸: 25 次/分, 脉搏: 100 次/分, 血压: 120/90mmHg。 神志清楚, 高枕卧位。 呼吸急促,口唇轻度发绀, 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粗, 双肺散在干湿啰音。 心率 100 次/分, 律齐, 心音低钝,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 肝肋下触及 1cm, 质韧, 边缘钝, 无压痛。 双下肢水肿(+)。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12. 9× 109/L, 中性粒细胞 72%,血红蛋白 120g/L, 血小板 297×109/L。 心肌酶(-), 肝肾功能(-)。 心电图: 窦性心律, 陈旧前壁心梗, 偶发室性早搏。 胸片: 心影增大, 呈靴形, 肺门影增大, 右下肺可见斑片状影, 考虑右下肺感染。 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后壁厚度增加, 左室射血分数(LVEF) 36%。 1. 病例中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是什么? 特别是此次心功能恶化的诱因是什么? 2. 患者从首次心肌梗死后心脏出现了哪些代偿反应?